为深入贯彻北京市委市政府、北京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决策部署,应对近期全国本土疫情点多面广频发的新态势,筑牢校园疫情防控屏障,确保师生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,学校按照“预防为主”“应检尽检”“早发现、早报告、早隔离、早治疗”要求,于3月17日组织2926名师生员工和校内居民进行了核酸检测,也是今年以来学校第二轮全员核酸检测。
为尽量减少人员流动,本次全员核酸检测区分校本部、校外金鼎公寓两个区域同步组织;预设室内、室外多个核酸检测点,根据天气变化实时动态调整;充分考虑人员涉疫风险程度,按照先“长期在京人员”、后“近期京外返校人员”的顺序分时段组织实施;根据学校教学区与家属区交织实际,检测范围扩大到居住校内的全体居民。
学校高度重视新冠疫情防控工作,始终坚持“校园管控比社会面要更严一些”的疫情防控标准,学校党委定期分析疫情防控形势,多次专题研究疫情防控工作,主要领导亲自谋划部署、检查督导防控工作落实。
紧盯疫情变化调整防控政策。今年以来制定下发10余期防控工作通知,根据学校承担“冬奥闭环志愿者”服务保障任务的实际,采取“如期正常开学、学生延迟返校、先线上后线下教学”方式,分期分批、错峰错时组织春季开学;针对近期本土病例剧增,果断作出学生暂缓返校的决定,减少学生返校途中和返校后交叉感染风险。
用心用情关心关爱学生。坚持以人为本,对因毕业、就业、实习、就医等特殊原因需返京或出校的学生,坚持“一事一议”灵活审批;定期了解校内外学生身体、心理健康和学业情况,开展心理疏导,提高线上教学质量,努力做到工作有温度、有尺度,避免简单化、一刀切。
严格校门管控出入校审批。坚持校外人员“非必要不入校”,校内学生“非必要不出校”。严把人员入校关,严查入校人员身份证明、体温、健康码、行程码和京外人员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;收紧外协人员入校审批,由“一次审批一周”改为“一日一审批”;升级与校外公寓出入大门信息联动,严格落实“两点一线”、明确两点之间最长不超过45分钟。
高度重视定期核酸检测。保安、食堂、保洁等后勤重点岗位人员每周两次核酸检测,冷链员工每天一次核酸检测,冬奥非闭环管理志愿者两天一次核酸检测,教职员工根据疫情形势开展动态筛查,近期严格落实学生抵京后两次72小时核酸检测;自3月13日开始,学校每天在校本部和金鼎公寓开设检测点,方便集中返校学生就近检测。
及时开展流调溯源、健康观察。完善“防控办-教职工和学生主责部门-学院”三级疫情排查体系,建立“学校-社区”一体联动的大数据排查群,加快数据流转,优化排查流程,提高工作精细度和时效性。对排查到的师生员工及时进行居家健康观察、校内集中健康观察。
分类做好校内家属区人员管理。明确家属区人员出入校门执行和师生出入校同样标准;单独设置居住校内家属区的离退休人员购买食品专区,并与学生就餐区实施物理隔离;规范家属区访客入校管理,探索家属区访客入校线上审批制度。
加强快递、冷链食品管理和环境清洁消杀。坚持人、物、环境同防,探索建立冷链食品管理、应急生活保障等防控体系,严密组织食堂、宿舍、浴室、教室、实验室、办公室、图书馆、运动场所等公共区域定期清洁消毒和通风换气;吸取杭州某快递中转站疫情教训,加强对“近邻宝”等快递消杀检查督导。
推进疫情防控信息化手段建设。充分利用疫情防控刚需,研究推进学校平安校园、智慧校园建设,探索建立学校楼宇、公寓、食堂、人员分布电子沙盘,实现“一网全收”;抓紧推进人员出入校预约审批、一卡通、校门公寓人脸识别与师生员工基础数据库信息共享系统,为流调溯源提供信息化手段支撑。
扎实做好应对突发疫情准备。紧扣学校实际、疫情实际、学生实际,组织“北方工业大学突发新冠疫情应急处置综合演练”。注重联防联控,把学校疫情防控纳入属地管理大体系,邀请属地疾控、街道、社区和公安部门全程指导;突出人文关怀,设置封控区生活物资保障、医生上门服务、线上教学、学生就餐和洗澡等内容;坚持底线思维,设置舆情管控、心理疏导等内容。通过练指挥、练协同、练处置、练保障,熟悉处置方法、发现短板不足、优化处置流程、修订应急处置预案,加强防疫物资和生活物资储备,做好家属区与教学区物理隔离物资准备。全面提高应对突发疫情的实战能力。
编辑:左芳舟